在新能源汽车安全领域,电池热失控引发的火灾风险始终是悬在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岚图汽车最新公布的“电池防爆结构及电池装置”专利,通过颠覆性结构设计,为动力电池构筑起三重安全防线,展现了其在三电系统安全领域的深厚技术积淀。
一】、专利核心:物理隔离的防爆哲学
传统电池防爆结构多采取“被动防御”策略,即在电池模组间设置隔热材料或单独防爆阀。岚图专利的创新在于构建“主动防御+定向疏导”的立体安全体系:
双极防爆架构:将极柱结构与防爆阀片分置于电池两侧,形成物理隔离屏障。当单个电芯发生热失控时,防爆阀片精准开启,高压气流通过台阶式泄压孔定向排出,避免高温气体冲击极柱引发连锁反应。
台阶式导流设计:泄压孔采用三级台阶结构,既保证气体快速排出,又通过改变气流方向降低喷射速度,防止火花四溅引发次生灾害。
模块化安全单元:每个电芯独立配备防爆模块,形成“蜂窝式”安全矩阵,将热失控影响范围控制在最小单元,为热管理系统争取宝贵的响应时间。
二】、技术突破:从“防”到“导”的安全进化
该专利突破了行业两大技术瓶颈:
空间利用率矛盾:传统防爆阀需占用较大空间,岚图通过集成化设计将安全结构厚度压缩至3mm以内,较行业平均水平减少40%。
热失控传播路径:创新的气流矢量控制技术,使热失控气体沿电池壳体纵向排出,而非横向扩散,有效阻隔热量向相邻电芯传导。
三】、产业价值:安全革命的三大维度
用户体验升级:通过消除极柱短路风险,该设计可将电池热失控后的次生灾害概率降低85%,显著提升用户心理安全感。
成本控制创新:模块化设计支持电芯级快速更换,维修成本较传统电池包降低60%,同时延长电池组整体寿命。
行业标准引领:专利中提出的“主动气流控制”概念,可能为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修订提供新的技术参考。
四、技术对比:岚图方案的优势矩阵
技术指标 岚图专利方案 行业主流方案
防爆响应时间 <1ms 3-5ms
气流控制精度 ±5° 无定向控制
空间占用率 3% 8-12%
维修成本 模组级更换 电池包整体更换
五】、未来展望:安全技术的乘数效应
岚图此项专利的深层价值,在于其技术架构的延展性:
1、与热管理系统协同:预留的传感器接口可集成压力监测模块,实现热失控预警精度提升50%
2、快充技术适配:定向气流设计可容纳更高能量密度的电芯,为800V高压快充提供安全基础
3、梯次利用潜力:模块化结构便于退役电池安全拆解,提升回收经济性
这项专利的公布,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安全领域正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岚图汽车通过结构创新实现的“毫米级”安全进化,不仅重新定义了电池安全的技术边界,更为整个行业提供了解决热失控难题的新范式。随着该技术方案的量产应用,有望推动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实现质的跃升。
本文仅供参阅,长江有色金属网https://www.ccmn.cn/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