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赣锋锂业与LAR签署的阿根廷盐湖开发协议,是锂电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标志性事件。双方将整合PPG、PG、SDLP三大盐湖项目,打造远期15万吨LCE产能的超级项目。这一动作背后暗藏三重战略意图:
资源卡位:阿根廷"锂三角"占全球58%锂资源储量,但开发率仅12%。此次整合后,赣锋在该国掌控的盐湖项目增至6个,锂资源权益储量突破500万吨LCE,直接对标美国雅宝、智利SQM的全球布局。
技术突围:采用直接提锂法(DLE)技术,可将传统盐湖提锂周期从18个月压缩至6个月,吨成本降至3000美元以下,较澳洲锂辉石路线低40%。这与宁德时代获批港股上市、亿纬锂能匈牙利建厂形成技术出海"三叉戟"。
政策对冲:美国对华锂电池关税飙升至132.4%背景下,通过绑定LAR(85.11%股权由外资持有)规避贸易壁垒,产品直供日韩电池厂,复制天齐锂业"转口贸易"模式。
一、冰火交织的锂价困局
当日锂市场呈现"供给放量"与"需求分化"的撕裂行情:
价格底部震荡:碳酸锂现货价格跌破7万元/吨,但3月新能源车批发量112.8万辆(同比+35.5%)创历史新高。这种背离折射出结构性矛盾——动力电池需求增速(15%)远低于锂盐产能扩张速度(40%)。
产能出清加速:
赣锋锂业2024年亏损20.74亿元,锂系列产品毛利率仅10.47%,但通过马里Goulamina锂矿、阿根廷Cauchari盐湖等项目,2025年自给率将提升至60%;
永兴材料、盐湖股份等企业技改扩产,再生锂产能占比突破50%,但光伏废料提纯需向三井金属支付8000元/吨专利费。
资本暗战升级:
A股锂电池概念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4.36亿元,但固态电池概念股汇成真空逆势涨停11.28%;
赣锋H股当日上涨2.24%,市值回升至368亿港元,反映外资对盐湖提锂技术突破的认可。
二、产业链重构:从"规模崇拜"到"弹性生存"
行业龙头正通过三大策略穿越周期:
1.资源-技术-市场铁三角:

2.财务韧性构建:
赣锋资产负债率53%,手持57.67亿现金覆盖短期债务,并通过缩短锂精矿定价周期(季度→月度)降低库存风险;
启动A/H股各10%回购计划,试图扭转2024年股价腰斩的颓势。
3.政策风险对冲:
采用"人民币信用证+离岸仓储"组合,将汇率波动风险降低12%;
欧盟反倾销初裁推迟至4月20日,贸易商加速签订浮动价格长单。
三、未来推演:三大临界点定生死
技术替代窗口(2025Q3):
硅基负极量产进度决定锂需求天花板;
赣锋全球首款500Wh/kg固态电池能否通过车规认证。
地缘博弈窗口(2025Q2):
4月20日欧盟反倾销裁决或触发12%关税;
美国IRA法案是否将阿根廷锂盐纳入"友岸外包"清单。
资本撤离红线:
碳酸锂跌破6.5万元/吨将触发量化基金强平;
突破8万元或引发空头踩踏。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