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行情与影响因素
价格表现:据长江有色金属网获悉,今日长江现货市场1#锡均价报270500元/吨,下跌2000元,延续回调趋势。沪锡主力合约呈现“低开低走”,早盘承压下行,显示资金减产离场。
宏观面:北京时间9月18日凌晨的美联储决议成为市场转折点。虽然宣布降息25个基点,但鲍威尔明确表态这不是宽松周期的开始,导致风险资产普遍承压。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集体走弱,锡市场难以独善其身。
供应瓶颈持续,冶炼端收紧
缅甸佤邦锡矿复产缓慢,全球锡供应维持偏紧格局。原料短缺传导至冶炼环节,加工利润萎缩叠加计划检修,国内精炼锡产量环比下滑。现货流通资源有限,为锡价提供底层支撑,但短期难以逆转宏观情绪主导的跌势。
需求复苏缓慢,订单未见起色
尽管传统淡季临近尾声,家电、镀锡板等行业订单复苏仍不明显,企业采购多以刚性需求为主。AI服务器与半导体中长期需求虽被看好,但短期难以提振实际消费。供需双弱格局下,锡价上行动力不足。
锡产业链
上游:资源为王,成本刚性上涨
全球锡矿供应呈现“高度集中”与“增长瓶颈”并存的格局。印度尼西亚、中国及缅甸三国几乎掌控全球近半数储量,形成显著的资源壁垒。近年来,全球产量增长乏力,增量主要依赖于刚果(金)等地的开发。然而,普遍面临的矿石品位下降问题,以及全球范围内人力、能源等生产成本的系统性上涨,共同推高了开采端的边际成本,构成了锡价最底部的坚实支撑。
中游:冶炼承压,中国主导全球供应
冶炼环节是产业链的“咽喉要道”。全球每年有6-8万吨的供应来自于再生锡的回收利用,有效补充了原生锡的供给。中国在这一环节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精炼锡产量规模约占全球总产能的半壁江山。虽然产能充足,但冶炼企业正面临“两头挤压”的困境:一方面是矿石原料来源紧张且价格高企;另一方面是加工费用(TC/RC)长期在低位徘徊,不断侵蚀冶炼厂的利润空间,部分企业运营已逼近盈亏平衡线。
下游:传统需求稳健,新兴动能崛起
终端消费结构清晰,焊料领域以约50%的占比稳居第一大类需求,其景气度与半导体、消费电子、人工智能算力设备、新能源汽车电子化及光伏焊接等产业的发展高度绑定。随着全球半导体行业进入复苏周期,以及AI、新能源等“技术驱动型”产业爆发式增长,焊料用锡需求被赋予了强劲的长期增长潜力。锡化工、马口铁及铅酸蓄电池等传统应用领域则保持相对稳定的需求态势。
短期展望:宏观主导,承压运行
随着美联储“鹰派降息”效应持续发酵,风险资产偏好降温,预计锡价短期仍将弱势调整。然而供应端紧缺格局并未改变,一旦宏观面利空消化、需求边际改善,锡价有望获得新一轮支撑。眼下市场正等待更多来自供需两端的明确信号。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