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方面近日对部分关键电子产品实施关税政策调整,决定取消针对智能手机、计算机设备及半导体制造设备的 125%“对等关税”,这一举措直接覆盖苹果、英伟达等全球科技巨头的核心供应链,对消费电子及半导体行业产生显著影响。
一、政策调整的核心内容
此次关税豁免涉及《美国协调关税税则》中近 20 项商品编码,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半导体制造设备、集成电路器件等关键产品。政策具有回溯效力,适用于 2025 年 4 月 5 日之后进口的商品,已缴纳关税的企业可申请退税。值得注意的是,豁免政策并未完全取消关税,20% 的基准税率仍可能保留;
一、短期需求提振与供应链调整
消费电子需求修复
豁免覆盖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核心电子产品(占中国对美出口 20%-25%),直接降低苹果、英伟达等企业的关税成本(原税率达 125%)。以 iPhone 为例,若关税完全转嫁消费者,价格可能上涨 30%-40%,豁免后终端产品价格压力缓解,美国市场需求有望回升。
供应链效应:中国作为全球电子制造中心(73% 的美国智能手机、78% 的笔记本电脑由中国生产),出口企业订单预期改善,短期内或拉动铜、铝等原材料采购需求。
半导体产业链分化
短期利好:半导体制造设备、存储芯片等纳入豁免,台积电、三星在华晶圆厂的产能对美企至关重要,豁免可缓解供应链中断风险,保障美国科技企业的零部件供应。
长期风险:美国同步启动对半导体产品的国家安全调查,可能加征额外关税。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明确 “晶圆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若美国实施新关税,美企需承担更高成本,加速国产替代逻辑。
二、金属市场的结构性影响
工业金属需求支撑
铜、铝:消费电子复苏叠加中国基建投资(如西部陆海新通道),短期需求边际改善。LME 铜库存周降 650 吨至 20.88万吨,铝库存周降 4100 吨至 44.22 万吨,反映供需趋紧。
锡:电子产品关税豁免可能刺激锡需求(如焊料、半导体封装),但需警惕缅甸复产预期对供应的压制。
镍、铅市场承压
镍:印尼产能扩张持续挤压全球供应,必和必拓暂停镍项目的影响有限,长期过剩格局未改。
铅:库存周增 4975 吨至 24.74 万吨,供应过剩叠加需求疲软,价格承压。
三、政策不确定性与长期博弈
美国供应链重构意图
豁免政策被解读为 “短期妥协”,美国政府试图为科技企业争取生产线转移时间。但苹果等企业在华供应链依赖度高(90% 的 iPhone 在中国组装),短期内难以实现产能转移,中国供应链的不可替代性凸显。
贸易政策反复风险
豁免范围有限:仅针对 125% 的 “对等关税”,20% 的基准税率仍保留,且汽车、钢铝等行业关税维持高位。
后续政策动向:美国计划对半导体、药品等加征关税,可能引发新的贸易摩擦,影响市场风险偏好。
四、行业与投资策略
受益板块
消费电子:苹果链(立讯精密、蓝思科技)、半导体设备(中微公司)成本压力缓解,估值修复可期。
工业金属:铜、铝库存下降叠加需求回暖,关注电解铝企业利润修复。
风险提示
政策波动:美国关税政策 “跑两步退一步”,需警惕半导体关税加码对科技股的冲击。
供应链调整:企业可能加速布局东南亚、印度等替代产能,长期削弱中国供应链优势。
总结:豁免政策短期缓解消费电子和半导体行业的关税压力,利好相关商品需求及金属价格,但美国供应链重构与科技战长期化的风险仍存。投资者需聚焦内需修复主线(如消费电子、基建),同时警惕政策反复对周期股的压制。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