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勾勒的行业升级蓝图下,电解铝行业正面临产能触顶与绿色转型的双重挑战。当前国内电解铝产能已逼近政策红线,价格却持续高位运行,这种特殊的市场态势为产业绿色化升级带来了复杂阻力,也催生了新的破局需求。
产能掣肘凸显绿色转型矛盾
尽管方案提出通过技术攻关提升资源利用率、推动再生铝高值化利用等路径,但现实操作中,电解铝产能的"天花板效应"已显现。数据显示,国内电解铝产能利用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高位,部分地区甚至超负荷运行。这种紧绷的产能状态下,企业对新设备、新工艺的投资意愿受到抑制,绿色转型所需的资金、技术投入与现有产能效益之间形成矛盾。
成本传导机制遭遇市场梗阻
绿色转型需要巨额前期投入,而当前电解铝价格坚挺主要受益于供需错配和能源成本支撑。但高价并未有效传导至上游投资环节,反而因终端用户成本敏感导致需求增速受限。某铝业集团负责人坦言:"现在每吨铝的利润空间看似可观,但考虑到环保设备升级、碳配额成本,实际可用于绿色转型的再投资资金并不充裕。"
政策窗口期与技术储备不足并存
方案要求到2027年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超30%,但当前行业清洁能源替代率不足15%。要实现这一目标,需在三年内完成技术迭代和政策落地双重任务。然而,电解铝生产过程的能源系统改造涉及复杂技术集成,现有技术储备尚不足以支撑快速转型。同时,不同地区政策执行力度差异可能导致"绿色溢价"分布不均,影响企业转型积极性。
破局路径:政策杠杆+技术突围+市场引导
•差异化政策工具:建立绿色转型专项基金,对采用新型稳流保温电解槽、氢能冶炼等技术的企业提供贴息贷款;完善碳交易市场机制,使减排量能转化为真金白银的收益。
•技术攻坚联盟:由行业协会牵头组建绿色技术创新联合体,集中攻关低温电解、惰性阳极等卡脖子技术,建立共享技术数据库。
•需求侧改革:推广"铝制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认证,引导下游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优先采购绿色铝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的良性循环。
•价格走势:高位震荡中寻找新平衡
短期内,电解铝价格受供给端政策约束和需求端新能源领域拉动,仍将维持强势。但长期来看,随着再生铝产能占比提升(预计2027年达1500万吨)、绿色冶炼技术推广,原生铝生产成本有望下降,价格或将呈现"高位筑顶、结构分化"特征。其中,采用绿色工艺生产的电解铝可能形成溢价市场,与传统产品拉开价差。
站在产业升级的十字路口,铝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升"的蜕变。唯有政策、技术、市场三端协同发力,方能在产能约束下打开绿色转型新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