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果链”巨变:代工巨头转身造“人”,稀土磁材迎来百亿增量市场

“果链”巨变:代工巨头转身造“人”,稀土磁材迎来百亿增量市场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当前,人形机器人的战略转型将撬动稀土、铝、镁、铜等关键金属材料的需求变革。

近期,立讯精密宣布今年预计出货3000台人形机器人,当前,人形机器人的战略转型将撬动稀土、铝、镁、等关键金属材料的需求变革。

蓝思科技、领益智造、长盈精密等消费电子制造巨头也纷纷布局机器人领域,将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精密制造技术延伸至这条新赛道。这些企业的战略转型,正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从实验室快速走向规模化量产。

01 机器制造革命拉动金属需求

人形机器人对轻量化的极致追求,正推动镁、铝合金需求爆发。单台人形机器人需要约40个高性能钕铁硼磁环,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对高性能钕铁硼的需求将达到2000吨,占2024年总产量的7%。

铜材在机器人动力系统中扮演关键角色,单台机器人用铜量达8.2公斤,占材料成本的15%-18%。铝、镁等轻量化金属同样因机器人的“减重”需求迎来新的市场空间。

民生证券研究表明,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将拉动稀土磁材、精密切割丝、轻量化材料等金属需求。在中性预期下,假设特斯拉人形机器人2024至2030年分别生产5万至500万台,到2030年将带来2万吨高性能钕铁硼磁材毛坯需求增量。

02 稀土磁材迎来新增量

稀土磁材已成为人形机器人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伺服电机作为机器人核心部件,占总成本的22%,而人形机器人需要精准控制和大扭矩,对磁材性能提出高要求,必须使用稀土永磁材料才能满足。

根据行业测算,特斯拉每台人形机器人需要3.5kg高性能钕铁硼磁材用量。按高盛数据预测,2023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达到100万台计算,人形机器人所需高性能钕铁硼将达到3500吨。

这一需求增量对稀土行业意义重大。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将对钕铁硼磁材产业带来新的成长曲线。稀土磁材企业也看好这一趋势,金力永磁、正海磁材等企业已被投资机构列为重点推荐标的。

03 产业化进程加速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产业化路径日益清晰。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机器人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9.5%;工业机器人产量达59.5万台,服务机器人产量达1350万套,均已超2024年全年产量。

资本市场的热情水涨船高。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投融资事件数量为93件,而2025年一季度,国内融资总额就超过2024年全年融资总额的65%。

政策支持也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杭州市目标到2027年实现各类具身智能机器人整机企业工业总产值超200亿元,并出台国内首部针对具身智能产业的地方性立法。工信部也明确表示将支持国内外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加快突破关键技术。

04 供应链与挑战

尽管前景广阔,人形机器人产业仍面临挑战。机器人大模型的发展进度“比想象中慢了点”,尚未达到爆发的临界点。

数据不足成为制约机器人泛化能力的核心瓶颈。睿尔曼智能科技合伙人李森表示:“当前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仍存在明显短板,主要体现在数据不足导致的泛化能力受限,以及任务执行成功率尚未完全达到预期标准。”

消费级人形机器人要走进寻常百姓家,仍需在降低成本、拓展场景、创新模式与完善生态方面努力,逐步构建“低价不低质、单一功能向综合服务升级”的产业格局。

05 未来趋势与展望

业界专家预测,人形机器人将首先在工业场景落地,导览、展厅讲解等商业场景将在2026年得到更多应用,而进入家庭场景作业则可能需要8至10年。

开源证券机械首席分析师孟鹏飞预测,人形机器人量产时刻已至,2026年随着特斯拉、宇树、智元等产线投产,产业将首次进入万台级规模化制造阶段。

未来5-10年,人形机器人有望重塑制造业、服务业乃至家庭生活,成为继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下一代通用平台。根据Stratistics市场研究,202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估计为5.6亿美元,而到2027年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4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8.5%。

人形机器人已从“非常”变为“日常”,逐步成为消费新宠。随着立讯精密等制造巨头纷纷入局,这条新赛道正撬动上游有色金属需求的结构性变化。

从稀土磁材到轻量化金属,人形机器人产业已成为有色金属行业高端需求的新蓝海。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本文有采用AI辅助,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