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千里眼”手术时代开启!国产5G机器人跨越4200公里完成全球首例微米级远程眼科手术

“千里眼”手术时代开启!国产5G机器人跨越4200公里完成全球首例微米级远程眼科手术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11月2日,一场跨越中国南北4200公里的医疗奇迹在5G网络与国产机器人技术的协同下诞生——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团队牵头,联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杨波教授团队、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黄凯教授团队,成功实施全球首例5G远程微米级眼科机器人视网膜下注射手术。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远程高精度眼科手术领域实现从“实验室可行性”到“临床实用性”的关键跃迁,更将国产医疗机器人的技术边界推向全新高度。

11月2日,一场跨越中国南北4200公里的医疗奇迹在5G网络与国产机器人技术的协同下诞生——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团队牵头,联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杨波教授团队、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黄凯教授团队,成功实施全球首例5G远程微米级眼科机器人视网膜下注射手术。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远程高精度眼科手术领域实现从“实验室可行性”到“临床实用性”的关键跃迁,更将国产医疗机器人的技术边界推向全新高度。

“千里手术刀”如何炼成?

本次手术的核心平台是完全自主研发的国产5G眼科手术机器人。该系统集成三大创新技术:5G超低时延网络实现广州与乌鲁木齐的实时同步操控,时延控制在50毫秒以内;机器人机械臂搭载微米级定位系统,操作精度达头发丝的1/60,可精准完成视网膜下0.1毫米级的药物注射;AI辅助决策系统实时分析患者眼底影像,自动规划最佳手术路径。手术过程中,林浩添教授在广州通过3D可视化界面远程操控机器人,乌鲁木齐的杨波教授团队同步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最终成功为一名黄斑病变患者完成药物注射,术后患者视力即刻改善,验证了技术的临床有效性。

从“突破”到“标杆”:中国技术的全球意义

此次手术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树立了远程医疗的新标杆。传统远程手术受限于网络时延和设备精度,多应用于骨科、心脏等宏观操作,而眼科手术因操作空间狭小、精度要求极高,长期被视为“技术禁区”。国产5G机器人通过突破5G网络切片、机器人控制算法、微米级定位等核心技术,成功将远程手术的应用场景拓展至眼科领域。世界机器人协会专家评价:“这是全球首次在如此微小尺度上实现跨地域远程手术,标志着中国在医疗机器人领域已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未来已来:医疗资源普惠的“中国方案”

随着5G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远程手术有望解决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痛点。林浩添教授指出,此次手术验证了“中心医院专家+边疆医院患者”的远程医疗模式可行性,未来可推广至偏远地区,让基层患者无需长途奔波即可享受顶尖专家诊疗。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该技术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医疗创新提供了“中国方案”——通过产学研医协同创新,将5G、机器人、AI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推动医疗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普惠化升级。

从“千里传音”到“千里传术”,国产5G机器人用一场跨越4200公里的微米级手术,不仅改写了眼科手术的历史,更开启了医疗资源普惠的新纪元。这场“睛”准手术,既是技术突破的里程碑,更是民生福祉的新起点。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对市场进行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5G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