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广州期货交易所新能源金属品种板块再添重磅成员,铂、钯期货于上午9时正式挂牌交易,期权品种也将于11月28日同步上市。截至当日15时收盘,两大品种首秀表现亮眼,合计成交额达422.8亿元,展现出市场对铂族金属衍生品的高度关注。
交易数据显示,铂期货首日交投活跃,成交量达6.67万手,持仓量0.76万手,成交额292.31亿元;钯期货成交量3.42万手,持仓量0.27万手,成交额130.49亿元。这一成交规模超出市场预期,反映出产业链企业及投资机构对风险管理工具的迫切需求。
作为兼具"工业维生素"与绿色属性的关键金属,铂、钯在新能源产业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据行业数据,我国约60%的铂和近80%的钯用于汽车尾气催化剂等绿色环保领域,同时在氢能生产利用、电子工业等新能源相关场景中应用广泛。然而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铂、钯消费国,进口依存度极高,且受地缘政治、气候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剧烈,2024年铂、钯国际价格在每盎司900美元至1100美元区间大幅震荡,给产业链企业经营带来显著风险。
在此背景下,铂、钯期货和期权的上市被业内视为产业风险管理的"及时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兼秘书长段德炳在挂牌仪式上表示,该品种的上市交易,不仅能帮助铂族金属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有效防控价格波动风险、稳定经营预期,更能提升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产业链企业及机构人士普遍认可这一衍生品工具的实用价值。金川集团期货部总经理杜鹏分析称,现货企业可通过套期保值操作锁定采购成本与销售价格,规避经营风险的同时,期货价格还能作为现货交易的定价基准,减少交易分歧。银河期货大宗商品研究所副所长车红云则指出,衍生品工具将显著提升全链条抗风险韧性,而贺利氏贵金属中国区总经理胡敏补充道,期货价格信号还能为贵金属回收业务的成本核算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铂、钯衍生品的上市更承载着重构全球定价格局的战略意义。长期以来,铂、钯定价权由伦敦与纽约市场主导,国内企业被动接受国际价格传导。车红云表示,本土化衍生品合约的落地将形成人民币计价的权威价格基准,帮助国内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掌握议价主动权,推动我国从"最大消费国"向"规则制定者"转型。杜鹏也认为,人民币计价期货价格将增强我国在全球铂族金属市场的定价话语权。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铂、钯期货期权的平稳运行,将吸引产业资本、新能源主题基金等多元化主体参与,进一步拓宽期货市场覆盖边界,同时推动基差贸易等创新业务模式在产业内的应用,为新能源金属产业健康发展筑牢风险防护网。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