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储能装机将迎高速增长期,政策红利释放叠加盈利拐点显现

储能装机将迎高速增长期,政策红利释放叠加盈利拐点显现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据预测,2025-2027年国内新型储能装机将保持30%年增速,2027年规模突破1.8亿千瓦。

国家发改委《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136号文)实施半年后,储能行业迎来关键转折。随着电力现货市场与辅助服务收益逐步兑现,叠加国家层面容量电价机制落地预期升温,国内储能项目经济性显著改善,行业竞争格局有望从成本内卷转向价值创造,头部厂商将优先受益。 

当前新能源配储项目通过电能量交易和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度电收入可达0.35元/kWh,对应内部收益率提升。

2025年9月12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探索容量电价补偿机制。据预测,2025-2027年国内新型储能装机将保持30%年增速,2027年规模突破1.8亿千瓦。 

136号文取消新能源强制配储要求后,储能投资逻辑发生根本转变。此前依赖低价竞争的商业模式难以为继,具备长循环寿命、高能量密度的优质电芯,以及构网型储能等新技术方案更受市场青睐。以宁德时代、阳光电源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壁垒和全产业链协同能力,正加速替代中小厂商。 

市场分化:长时储能与综合能源服务成新赛道
政策明确鼓励6小时以上长时储能发展,有效容量计算规则倒逼技术升级。同时,工商业储能受益于分时电价机制,2025年一季度装机激增,负荷侧场景渗透率不足。 

尽管行业前景向好,但电改政策执行力度、海外贸易壁垒、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仍需警惕。

【仅供参考,消息综合自网络,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企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