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价格法》修正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明确将打击低价倾销、价格串通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并首次将“数据与算法滥用”纳入监管范围。这一政策动向,对钛行业影响深远。长期以来,钛矿价格受供需波动影响较大,2025年1-2月,钛精矿进口量同比增长26.2%,但下游钛白粉市场因房地产行业调整,需求持续疲软,导致钛矿价格在二季度出现高位回落。分析指出,政策将倒逼企业从“价格战”转向“技术战”,加速低端产能出清。
技术革新:从航空航天到民用市场的全链条突破
2025年,钛行业技术突破呈现“双轨并行”态势:
高端材料研发:宝钛股份独家供应的“奋斗者”号载人舱钛合金,标志着中国深海装备用钛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西部超导研发的TiAl金属间化合物,将航空发动机叶片减重30%的同时提升疲劳寿命,已应用于C919大飞机项目。
工艺绿色转型:电子束冷床熔炼(EBCHM)技术使海绵钛杂质含量降至0.01%,能耗降低40%;近净成形技术减少机加工余量40%,推动钛材生产成本下降。
龙头企业:纵向整合与差异化竞争并行
宝钛股份:作为国内钛材龙头(市占率超40%),2025年新增5000吨/年高端钛带产能,深海装备订单占比预计提升至20%;其电子束冷床熔炼技术实现量产,成本下降30%。
安宁股份:钛精矿产量占全国10%以上,下游覆盖龙蟒佰利、中核钛白等头部企业,2025年股价涨幅超10%,凸显资源端话语权。
铂力特:金属3D打印龙头,钛合金增材制造设备装机规模国内第一,应用覆盖航空航天领域,成为国产替代核心力量。
新兴应用:万亿市场背后的结构性机遇
氢能与深海工程:钛合金高压气瓶工作压力提升至70MPa,解决氢脆问题;深海探测装备耐压结构件需求爆发,预计2025年全球深海用钛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30%。
医疗与消费电子:3D打印钛合金人工关节实现个性化定制,齿科钛冠向消费级市场下沉;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激增,钛合金底盘结构件、电池壳体应用潜力巨大。
市场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行业前景广阔,但结构性矛盾仍存:上游钛矿品位偏低、综合利用效率不高;中游钛材加工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钛合金国产化率不足。分析建议,企业需通过纵向整合(如宝钛股份布局钛矿资源)与横向联合(如中小企业构建产业联盟),同时加大AI辅助设计、绿色冶炼技术投入,以应对国际竞争。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