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长江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报61450元/吨,工业级报59900元/吨,同步上涨100元;连续4日累计上涨1400元。但期货主力合约LC2509反跌0.77%至62260元/吨,期现价差扩大至920元/吨,暴露市场对反弹持续性的深度分歧。
资金驱动逻辑:
冶炼厂挺价锁仓:锂盐企业逢高价少量放货后迅速收紧供应,贸易商跟风囤货加剧流通紧张;
套保盘撤离:期货空头持仓较峰值减少12.3%,冶炼厂通过期货锁定利润后平仓离场,短期抛压缓解;
板块资金分流:锂电池概念股单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0.26亿元,投机热钱转向现货市场博取短线收益。
核心矛盾:
现货反弹由情绪主导,13.68万吨社会库存(覆盖超50天需求)与期货贴水形成撕裂,反映供需未实质改善。
一、成本传导链的“虚假繁荣”:矿价企稳难抵盐湖产能碾压
本轮反弹的支点在于矿端价格阶段性筑底,触发产业链短期亢奋:
澳矿报价企稳:澳大利亚锂辉石CIF价维持600-650美元/吨,非洲矿进口占比升至26%,低价资源分流抛压;
冶炼利润修复:外购锂辉石加工利润回升至1341元/吨,江西云母提锂复产率升至65%,但现金成本(6.5万元/吨)仍倒挂,复产可持续性存疑;
盐湖成本压制:盐湖股份4万吨新项目试生产,总产能达8万吨/年,盐湖提锂成本锚定3-4万元/吨,持续拉低行业价格中枢。
隐忧:港口锂矿库存26.2万吨,南美盐湖三季度增量预期14万吨LCE,成本支撑随时可能坍塌。
二、区域性检修的“烟雾弹”:库存转移而非真实去化
6月下旬部分冶炼厂检修成为多头炒作题材,但实际影响有限:
青海季节性减产:气候因素致盐湖产量环比降8%,江西云母提锂因亏损扩大检修产能占15%;
进口边际收紧:智利5月对华碳酸锂出口环比降37.89%,但澳洲Kathleen Valley项目爬产填补缺口;
库存转移游戏:冶炼厂库存环比降3.2%,正极材料厂库存反增至4.8万吨,反映涨价刺激下游被动补库,而非真实需求消化。
三、需求弱复苏真相:淡季中的“脉冲式”采购
下游采购回暖力度有限,结构性疲软未解:
动力电池去库优先:头部电池厂排产环比增5%,但以消耗库存(电芯库销比2.95)为主,新增采购量不足产能30%;
储能青黄不接:“531”抢装透支后,6月储能电芯排产环比降20%,欧盟碳关税压制出口订单;
正极厂拒绝追高:磷酸铁锂企业开工率仅72%,龙头厂商(如德方纳米)逢低采购但长协订单占比升至80%。
四、行业出清延迟:高成本产能“僵尸化”风险
本轮反弹或延缓产能出清,加剧中长期过剩:
云母提锂“复产即亏损”:85%企业现金成本超6万元/吨,涨价刺激无效产能复产,但现金流难持续;
盐湖巨头逆势扩张:盐湖股份、赣锋锂业依托成本优势抢占份额,2025下半年盐湖提锂增量占全球71%;
政策托底失效:新能源汽车下乡补贴拉动弱于预期,6月新能源车零售环比降8%,经销商库销比升至3.0。
后市推演:反弹天花板明确,三季末或再探前低
价格顶部压制:62000元/吨以上面临盐湖套保盘抛压及云母复产压力;
去库拐点延迟:若8月旺季需求增速低于15%,库存高压或驱动价格再探5.8万元/吨;
出清临界信号:
矿端:澳矿跌破500美元/吨现金成本线(当前600-650美元/吨),触发巨头减产;
冶炼端:云母提锂停产比例超30%,标志产能出清进入实质阶段。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