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5日召开的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上,北方铜业(000737.SZ)正式披露2025年生产计划:矿山处理矿量维持900万吨,铜精矿含铜产量4.2万吨,阴极铜30万吨,硫酸88万吨,与2024年实际产量基本持平。这意味着,继2024年侯马北铜80万吨综合回收项目投产后,公司产能扩张已阶段性收官。
董事会秘书杨云涛表示:“2024年公司迈上产能新台阶后,当前依托两家冶炼厂(铜矿峪矿与侯马北铜)的产能已趋于稳定,短期内若无新项目落地,规模难有大幅突破。” 这一表态与公司年报中“保持年产30万吨阴极铜”的规划相呼应,折射出传统冶炼业务从“高速扩张”向“精益运营”的转型逻辑。
一、业绩双面镜:营收大涨156% vs 净利微降1.37%
尽管产能增速放缓,北方铜业2024年仍交出241.07亿元营收、同比激增156.60%的亮眼成绩单,主要得益于铜价高位运行及侯马北铜项目的产能释放。然而,归母净利润6.13亿元同比微降1.37%,暴露出产业链利润分配的结构性矛盾——铜精矿加工费(TC/RC)断崖式下跌成为核心拖累。
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铜精矿现货加工费从年初的60美元/吨骤降至负值,依赖外购原料的冶炼业务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杨云涛坦言:“2025年加工费可能更糟,公司利润贡献将更依赖自有矿山。” 这一挑战也解释了为何公司计划2025年铜精矿含铜产量仅微调至4.2万吨,凸显资源自给率的战略价值。
二、破局之道:深部勘探+“就矿找矿”对冲资源焦虑
为降低对外购铜精矿的依赖,北方铜业正加速推进铜矿峪矿深部勘探项目。该项目计划开发现有采矿权底部80米标高以下资源,预计投产后每年可新增1.5万吨铜精矿含铜产量,较2024年的4.36万吨实现显著增长。杨云涛透露,项目立项手续近期有望获批,若进展顺利将于2025年三季度启动建设。
此外,公司启动“就矿找矿”策略,围绕现有矿山周边低成本勘探,旨在挖掘中条山矿区的潜在资源储备。这一策略与公司年报中“力争铜资源储量突破300万吨金属吨”的目标形成闭环,为未来产能释放预留空间。
三、新兴增长极:铜基新材料与数智化转型蓄势
在传统冶炼业务承压的背景下,北方铜业将增长希望寄托于高附加值领域:
铜基新材料:5万吨高性能压延铜带箔及覆铜板项目已进入试生产,产品覆盖5G通讯、新能源汽车等赛道,达产后预计年增营收32.2亿元;
数智化升级:与华为合作推进智慧矿山建设,通过5G+工业互联网提升采矿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四、市场展望:高铜价红利与风险并存
尽管短期铜价高位震荡为北方铜业带来套期保值机会(2025年已获批6亿美元金融衍生品额度),但产业链利润向上游资源端倾斜的趋势难以逆转。机构预测,2025年铜价中枢或维持在9,000-9,500美元/吨区间,但加工费低迷可能持续挤压中游冶炼企业利润。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凡注明文章来源为“长江有色金属网”的文章,均为长江有色金属网原创,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长江有色金属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站已尽可能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标注,若有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