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迎来里程碑时刻——国内首条具备全球领先技术的半固态储能电池量产线在珠海正式投产。这条由本土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化产线,成功突破大容量半固态电池规模化制造的技术壁垒,首次实现314Ah超高容量半固态电池的规模化生产,标志着我国新型储能技术从实验室研发迈向产业化应用的关键跨越。
技术突破:三重安全升级引领行业
据技术团队披露,此次量产的314Ah半固态电池较传统液态电池实现三大核心突破:
• 热失控防护强化:通过半固态电解质技术,电池热失控起始温度提升至180℃以上,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30%,显著提升储能系统本质安全;
•循环寿命跃升:在-20℃至60℃宽温域测试中,电池循环次数超过3000次,容量保持率仍达85%,满足极端气候场景应用需求;
•结构稳定性革新:采用三维固态网络骨架设计,有效抑制锂枝晶生长,针刺实验不起火不爆炸,通过UL9540A等国际安全认证。
产业价值:撬动万亿级储能市场
行业专家指出,此次技术突破将加速推动"新能源+储能"商业模式创新。314Ah大容量电芯可灵活组合成户储、工商业储能及大型电站级系统,其高安全性与长寿命特性尤其适合沙漠、海岛等复杂环境应用。据测算,该产线达产后可年产GWh级半固态电池,有望将新型储能系统成本降低20%-30%,为构建"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关键支撑。
湾区优势:创新生态赋能产业升级
作为大湾区新能源产业创新策源地,珠海已集聚动力电池、储能装备、智能电网等完整产业链。此次半固态电池量产线的落地,不仅填补了国内大容量半固态储能技术空白,更与周边城市的锂电材料、光伏组件、氢能装备形成协同效应。珠海市新能源产业协会负责人表示:"依托湾区完善的创新生态与政策支持,我们正加速构建从基础研发到规模制造的储能产业闭环。"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进程加速,此次技术突破为我国抢占新型储能技术制高点注入强劲动力。业内人士预测,半固态电池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有望开启万亿级储能市场的新增长极,推动能源结构向更安全、更绿色的方向深刻转型。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