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能源赛道“价格战”硝烟未散,比亚迪却以9月39.6万辆新能源销量实现环比增长6%,在同比微降6%的逆势中稳住基本盘。这家中国新能源巨头正以“短期竞争缓和+中期全球突围”双线战略,向万亿市值目标发起冲刺。
【数据探析:销量里的“稳”与“变”】
9月比亚迪新能源销量39.6万辆,虽同比微降6%,但环比6%的增速在“金九银十”传统旺季中显得尤为珍贵。值得关注的是出口节奏变化——7.1万辆出口量较此前环比增长态势明显放缓,这背后既有海外市场竞争加剧的短期压力,也暗含公司主动调整出海节奏、优化利润结构的战略考量。
【竞争格局缓和大揭秘】
分析指出,市场此前担心的“竞争格局恶化”已现缓和迹象。比亚迪作为行业龙头,凭借插混、纯电双线产品迭代能力持续领跑:王朝系列持续迭代,海洋网新品频出,高端品牌仰望、方程豹更打开百万级市场空间。这种“技术鱼池”的深厚积累,使其在价格战中既能守住份额,又能保持产品溢价能力。
【中期成长“破局点”:智能化+全球化】
分析强调,比亚迪中期成长看两大“破局点”——智能化与海外市场。智能化方面,其自研的“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已实现量产装车,与华为、大疆等生态伙伴的合作更拓宽技术边界;全球化方面,泰国、巴西工厂陆续投产,欧洲建厂计划稳步推进,海外本地化生产将有效对冲关税风险,打开百万辆级出口空间。
【盈利改善的“三重支撑”】
规模优势、垂直产业链整合、销售结构优化构成比亚迪盈利改善的“铁三角”。规模效应下,单车成本持续摊薄;垂直产业链从电池到电机全栈自研,保障供应链安全与成本可控;销售结构向高价值车型倾斜,如汉、唐系列占比提升,推动单车盈利上行。
【估值逻辑重构:1.19万亿市值如何炼成?】
基于2026年1.1倍PS估值,给予比亚迪A股130.6元、港股142.7港元目标价。这一估值背后,是对其全球市占率提升、智能化溢价、海外盈利释放的长期信心。在“强推”评级下,比亚迪正以“硬科技”属性突破传统车企估值框架,成为资本市场上不可忽视的“价值成长标的”。
纵观9月销量数据到万亿市值蓝图,比亚迪的故事远不止于“卖车”。当新能源赛道进入“深水区”,这家中国车企正以技术为矛、以全球为盾,在智能化与全球化的双重浪潮中,书写属于中国制造的“价值突围”新篇章。对于投资者而言,读懂比亚迪的“稳”与“变”,或许就是把握下一个十年新能源风口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