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评论分析 > 续航1200公里、超快充、不怕冻:全固态电池正在颠覆新能源行业!

续航1200公里、超快充、不怕冻:全固态电池正在颠覆新能源行业!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全球动力电池技术竞赛迎来里程碑时刻:韩国SK On全固态电池试点工厂正式投产,同时中国科研团队在硫化物电解质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标志着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

全球电池技术竞赛迎来里程碑时刻:韩国SK On全固态电池试点工厂正式投产,同时中国科研团队在硫化物电解质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标志着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
固态电池以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显著提升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全固态电池还具备优异低温性能,适用于电动汽车、航空及深海设备等多个领域。

硫化物电解质虽具备高离子电导率,但对空气和水分极度敏感,需在惰性环境中生产,推高了制造成本。近年来,国内外多项技术逐步攻克此类难题。

产业化方面,头部企业目标在2027–2029年实现量产。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国内企业正推进硫化物电池专用产线和材料研发,韩国SK On、LG新能源等也加快布局,并与国际厂商合作开发新型电解质。材料企业如恩捷股份、天赐材料等已在关键原材料领域实现突破,推动产业链成熟。

固态电池的核心材料体系围绕锂金属展开,其在正极、负极及电解质中均扮演关键角色。正极材料普遍采用高镍三元或富锂锰基化合物,以提升能量密度,其中镍、钴、锰的需求仍将增长,但钴的用量可能因材料体系优化而趋缓。固态电解质则依技术路线不同,涉及多种金属:硫化物体系依赖锗、硫等元素以增强离子电导率;氧化物体系(如LLZO、LATP等)则需引入锆、镧、钛、铝等以优化电化学稳定性与界面性能。随着技术迭代,这些金属材料的需求预计将显著提升。

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硫化物路线占比有望达到60%。该技术不仅可推动电动汽车续航突破1200公里,还在低空飞行、储能等领域展现潜力。中国在硫化物电池专利占比已达全球35%,正逐步构建完整产业链。

随着中韩等多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加速研发,全固态电池技术竞争日趋激烈,有望引领能源存储领域进入更安全、高效的新阶段。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固态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