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材料是一类具有三维晶体框架的 ABX₃型化合物(A 为有机或无机阳离子,B 为金属离子,X 为卤素离子),其晶体结构赋予了独特的光电特性。以典型钙钛矿 CH₃NH₃PbI₃为例,其晶格中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协同作用,使其在光伏、显示等领域展现出颠覆性潜力。
钙钛矿材料中 B 位金属(如铅、锡、锗等)及 A 位碱金属(如铯)在结构调控与性能优化中起关键作用:
铅(Pb²⁺):作为最常用 B 位金属,其离子半径与配位能力适配卤素离子,形成稳定晶体结构,显著提升载流子迁移率与光电转换效率(单结电池效率超 26%),但铅的毒性推动无铅化研究。
锡(Sn²⁺):无毒替代金属,通过部分或完全取代铅(如 Sn-Pb 混合钙钛矿),可调节带隙至 1.2-1.8 eV,适配叠层电池光谱需求,但其易氧化特性需通过界面钝化(如巯基化合物修饰)提升稳定性。
锗(Ge²⁺):少量掺杂可抑制 Sn²⁺氧化,改善晶体缺陷,提升薄膜均匀性,在全无机钙钛矿(如 CsPbI₃)中增强高温耐受性,适用于柔性器件与户外光伏。
铯(Cs⁺):A 位碱金属,稳定立方相晶体结构,拓宽带隙可调范围(1.4-2.3 eV),常见于全无机钙钛矿配方(如 CsPb (Br/I)₃),提升器件长期工作稳定性。
这些金属通过组分调控与协同作用,支撑钙钛矿在光伏(高效叠层电池、柔性发电薄膜)及显示(高色纯度发光二极管)领域的性能突破,同时推动无铅化、全无机化技术迭代以平衡效率与环境友好性。
结论
钙钛矿技术正处于从实验室向产业化跃迁的临界点,其发展将重塑全球光伏格局。短期看,叠层技术突破和量产良率提升是关键;中长期需解决稳定性、供应链和政策壁垒。若能在 2030 年前实现技术经济指标全面超越晶硅,钙钛矿将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引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