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AI 算力需求以每年 300% 的速度爆发,英伟达却在 4 月 17 日遭遇 “黑色星期三”—— 股价盘中暴跌 10.04%,市值蒸发超约 2500 亿美元,创下 2024 年 6 月拆股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这场震动全球的抛售潮,不仅是对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的直接反应,更折射出 AI 算力供应链的深层矛盾:一边是中国本土 AI 模型的崛起,另一边是英伟达试图通过技术封锁巩固霸权的挣扎。
【政策重锤下的产业地震】
1. 出口禁令的致命一击
4 月 15 日,英伟达宣布 H20 芯片对华出口需申请许可,导致第一季度计提 55 亿美元库存减值费用。这一举措直接切断了其在中国市场的核心收入来源 ——H20 芯片占英伟达 2025 年 Q1 中国区营收的 93%,而中国市场贡献了其全球收入的 35%。大摩测算,若禁令持续,英伟达数据中心收入将下降 8%-9%,相关业务损失可能达 171 亿美元。
2. 市场情绪的连锁崩塌
政策冲击叠加财报季担忧,美股芯片股集体 “跳水”:费城半导体指数跌 4.1%,AMD、台积电跌幅超 7%,阿斯麦、美光科技跌逾 5%。市场恐慌蔓延至科技板块,纳斯达克指数收跌 3.07%,英伟达领跌 “科技七巨头”。
【AI 算力的全球角力】
1. 中国国产替代加速
美国的技术封锁反而催生了中国 AI 芯片的突围。本土企业推出的 AI 芯片能效比超 H20 达 1.8 倍,在 16 卡集群训练场景下可降低 70% 能耗。上海规划 2027 年建成超 60 万张国产 AI 芯片集群,对应市场规模超 400 亿元,相当于英伟达 2025 年中国区营收的 23%。
【行业复苏与地缘风险】
全球半导体回暖
IDC 预测,2025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增长 11%,晶圆代工市场增长 18%,AI 加速器和存储芯片成为核心驱动力。NAND Flash 价格在 Q2 有望环比上涨 10%-15%,显示行业供需改善。但地缘局势风险仍存: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可能进一步升级,而印尼锡出口配额制或推高半导体材料成本。
2. 英伟达的双重困境
英伟达面临 “技术优势” 与 “政策风险” 的撕裂:一方面,Blackwell GPU 的推理性能使其在 AI 训练市场占据 85% 份额;另一方面,中国市场的收入缺口难以通过其他地区弥补。若美国进一步限制 A100/H100 出口,英伟达 2025 年营收增速可能从预期的 42% 骤降至 15%。
【悬念待解:算力霸权的终极对决】
这场由政策引发的算力战争远未结束。投资者需关注信号:
5 月英伟达 GTC 大会:若发布新一代推理优化芯片,可能缓解市场对 H20 禁令的担忧;
6 月中国 AI 芯片量产进度:国产芯片若实现规模化商用,将冲击英伟达市场份额;
本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操盘指引(长江有色金属网www.ccmn.cn)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