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一、国家60亿元专项加码全固态电池研发,产业化仍面临多重挑战
2025年11月21日,据行业消息,我国已启动规模达60亿元的固态电池重大研发专项,旨在巩固下一代电池技术领先优势。目前专项已进入实施阶段,工信部计划于2025年9月开展中期审查,通过项目将获得后续资金支持。
政策引导下,产业链龙头企业加速布局。宁德时代研发团队已扩编至千人规模,比亚迪、欣旺达等企业也将全固态电池视为战略重点。资本市场同步响应,卫蓝新能源、华彩科技等企业近期完成新一轮融资。
然而技术瓶颈仍制约产业化进程。全固态电池面临材料成本高企(当前成本为液态电池5-10倍)、界面阻抗大、生产工艺复杂等挑战。行业专家指出,真正的全固态电池目前仍处于实验室和小试阶段。
产业落地将遵循梯度渗透路径,预计将率先应用于航空器、机器人等高附加值领域,2027年有望实现小批量装车验证,2030年后才可能实现规模化商用。尽管面临挑战,专项资金的投入已有效激发产业链创新活力,为下一代电池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资讯二、国轩高科标准电芯正式量产交付,将长期供应大众汽车多平台
2025年11月21日,国轩高科在合肥举行标准电芯(Unified Cell)量产交付仪式,标志着其与大众汽车集团及旗下电池公司PowerCo历时五年的战略合作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根据协议,国轩高科将于2026年至2032年间向大众汽车集团供应高性能磷酸铁锂及其他标准电芯产品。
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技术官Thomas Schmall在仪式上表示,标准电芯作为集团全球技术平台,将为旗下大多数品牌和区域市场提供支持,并发挥规模效应。
双方合作始于2021年,大众汽车(中国)通过定向增发成为国轩高科第一大股东,并于2022年初获得中国市场标准电芯量产定点。2023年,国轩高科进一步成为大众海外市场定点供应商。为满足产能需求,原“年产20GWh大众标准电芯项目”已调整为“大众标准电芯产线项目”,计划年产28GWh动力电池,预计2026年12月建成投产。
此次量产交付意味着国轩高科正式进入大众全球电池供应链体系,有望在未来覆盖大众集团80%的车型平台。
资讯三、碳酸锂价格重返10万元/吨,产业链承压但短期冲击可控
2025年11月,近期碳酸锂价格快速回升,期货主力合约突破10万元/吨,较6月低点上涨超70%,引发市场对新能源汽车成本压力的关注。
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保持30%以上增长,但均价已降至15.9万元,较2023年下降13%。与此同时,上游原材料成本持续攀升,动力电池企业普遍承压。分析指出,此轮涨价主要受储能需求集中释放、部分锂矿产能出清等因素影响,但目前全球碳酸锂供应仍过剩约20万吨,将对价格持续上涨形成抑制。
多家机构认为,随着闲置产能可能复产及需求增速回落,碳酸锂进一步上涨空间有限。行业专家表示,产业链已通过一体化布局增强抗风险能力,此次价格波动预计不会重演2022年的剧烈冲击,但将加速新能源汽车行业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型。
【综合自大数据检索,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