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3C认证风暴席卷充电宝市场:锂电池赛道迎史上最严监管,杂牌厂商集体溃败?

3C认证风暴席卷充电宝市场:锂电池赛道迎史上最严监管,杂牌厂商集体溃败?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这场3C认证革命,正在重塑充电宝产业的底层逻辑。 当安全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技术创新与合规能力的双重壁垒,或将催生新的行业巨头。

2025年8月15日,一则看起来不起眼的行业标准变更,正在改写充电宝市场的游戏规则。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所有未取得3C认证的充电宝、锂离子电池及相关产品,被全面禁止生产、进口和销售。

这一新规业内认为是“史上最严”,不仅让电商们猝不及防,也在供应端掀起行业动荡,深圳华强北的档口老板们透漏,合规电芯采购价已经上涨很多,中小厂商拿不到认证将被迫停工,而头部品牌则悄然启动新一轮涨价。
新规的导火索还要从近年来频发的充电宝安全事故说起。据民航局统计,仅2024年因劣质充电宝引发的航空运输险情就超过300起,某头部品牌更是因为电芯热失控问题连续召回过多批次产品。
新规实施首日,本网编辑检索主流电商平台,已难觅无3C标识商品,某猫、某东等平台甚至上线“安全充电宝专区”,通过算法优先推荐获证产品。某丰速运同步更新寄递规则,要求未贴3C标志的充电宝必须出具专业机构检测报告方可收件。

行业洗牌进行中。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全国有效3C认证充电宝企业已从年初的890家锐减至539家,超过四成中小企业因无法通过新国标测试退出市场。值得关注的是,小米、Anker等头部品牌凭借全产业链布局抢占先机,其认证电芯采购量占全行业的62%。某不愿具名的代工厂负责人坦言:“新规对BMS系统、外壳阻燃性能等提出18项严苛指标,小厂连检测设备都买不起。”

政策背后的深层逻辑,指向新能源消费品的系统性安全治理。
市场监管总局在同步开展的“充电宝质量安全百日行动”中,已查处无证生产企业23家,查扣问题产品超10万件。民航局运输司副司长透露,正在推动将3C认证纳入国际民航组织危险品运输标准体系,未来可能影响全球300亿美元航空电池市场。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2026年起实施的《便携式储能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将把功率限制提升至2000W,届时便携式充电桩类产品也将面临全面认证。
在终端消费市场,这场变革已传导至价格敏感型群体。某东平台数据显示,30000mAh以上大容量充电宝均价同比上涨18%,但消费者对安全属性的溢价接受度超预期。社交平台上,“3C认证查询教程”搜索量激增300%,某宝甚至推出“一键验真”服务。

这场3C认证革命,正在重塑充电宝产业的底层逻辑。
当安全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技术创新与合规能力的双重壁垒,或将催生新的行业巨头。

【消息综合自网络,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锂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