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3日,长江现货1#铬均价报收69500元/吨,单日下跌500元/吨。这一价格波动不仅刷新了3个月最低纪录,更暴露出铬产业链在供需失衡与政策博弈中的深层矛盾。
一、供需失衡:不锈钢需求疲软拖累铬价
1. 需求端:不锈钢产量增速放缓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7月中国不锈钢粗钢产量同比增长3.2%,较2024年同期增速回落2.1个百分点。其中,传统300系不锈钢(铬含量16%-18%)产量占比从65%降至58%,而低铬含量的200系不锈钢占比提升至32%。这一结构变化直接削弱了高碳铬铁的需求强度。
太钢不锈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透露,公司二季度高碳铬铁采购量环比下降12%,并计划通过提高废钢利用率(当前废钢掺比已达25%)进一步降低原料成本。宝钢德盛则宣布,其新建的300万吨/年不锈钢项目将采用“低铬高锰”配方,预计全年铬消耗量减少8万吨。
2. 供应端:进口激增与产能释放叠加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1-7月中国铬矿进口量达1120万吨,同比增长18%,其中南非占比58%、土耳其占比22%。与此同时,内蒙古庆华集团、西藏矿业等企业的铬铁产能逐步释放,7月国内高碳铬铁产量达52万吨,创年内新高。
南非矿山因电力危机缓解,7月对中国铬矿发货量环比增加23%,而土耳其里拉贬值导致其铬铁出口报价下调至880美元/吨,进一步挤压国内市场空间。
二、政策博弈:环保松绑与出口退税调整的连锁反应
1. 环保限产政策边际放松
2025年二季度,生态环境部对内蒙古、四川等铬铁主产区的能耗双控考核标准进行调整,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购买绿电指标完成减排任务。这一政策松绑导致部分停产产能复产,7月全国高碳铬铁开工率回升至78%,较5月低点提升15个百分点。
2.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预期
市场传闻财政部正考虑取消高碳铬铁出口退税(当前税率13%),以缓解国内供应过剩压力。若政策落地,预计将导致出口成本上升约900元/吨,进一步抑制海外需求。2024年高碳铬铁出口量达45万吨,其中越南、印尼占比超60%,政策调整可能引发东南亚市场采购策略转向。
三、技术替代:锰系材料崛起冲击铬需求
在新能源领域,锰基正极材料(如LMFP)对铬的替代效应逐渐显现。宁德时代在半年报中披露,其研发的锰富集型动力电池已进入量产阶段,单GWh锰用量从传统电池的0.3吨提升至1.2吨,而铬用量从0.5吨降至0.1吨。这一技术变革可能导致2025年动力电池领域铬需求减少3.2万吨。
此外,3D打印不锈钢在医疗器械、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推广,也使得材料利用率从传统工艺的75%提升至92%,进一步压缩原料消耗空间。
四、后市展望:短期承压与长期分化并存
短期(1-3个月):
铬价可能下探68000元/吨支撑位,需警惕不锈钢企业秋季检修导致的需求进一步萎缩。
关注南非德班港罢工事件进展,若运输受阻可能引发阶段性供应紧张。
中长期(6-12个月):
供需再平衡需等待不锈钢消费复苏或新能源领域技术突破。
龙头企业或通过垂直整合(如太钢不锈收购铬矿企业)对冲价格波动风险。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