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9日,长江综合钨粉均价达4120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大幅上涨3000元,延续了7月以来钨市场的强势行情。作为全球钨储量与产量“双冠王”,中国正通过政策与市场双重调控,推动钨从“工业原料”向“战略资产”跃迁。
一、供给端:政策与资源双重挤压,稀缺性凸显
1.国内矿山产量下滑,政策配额收紧
2024年,中国钨精矿产量为7.21万金属吨,同比下滑0.64%;2025年上半年产量进一步降至1.77万金属吨,同比减少1.2%,资源枯竭趋势明显。与此同时,2025年第一批钨精矿开采配额下调至58000吨,同比减少4000吨,降幅达6.45%。江西、湖南等主产区配额分别下调8%和6%,叠加矿山品位持续下滑,原料供给刚性收缩。
2.海外进口增速瓶颈,环保督察加剧供应紧张
2024年,中国钨精矿进口量达8800余金属吨,同比激增77%,但2025年1-3月月均进口量仅500吨,增量见顶。此外,2024年湖南环保督察后,2025年4月发布整改方案,可能压制当地选矿、冶炼产能,进一步加剧供应紧张。国内钨精矿开工率降至35%,周产量减少约200吨,市场现货库存降至15天以内,部分厂商甚至出现“断货”现象。
二 、需求端:高端制造与军工需求爆发,推动价格上行
1.军工需求:欧洲强军计划推动全球弹药产能扩张
军工领域钨需求占比超10%,欧洲“8000亿欧元强军计划”推动全球弹药产能扩张,德国炮弹产能扩三倍,钨作为核心材料需求激增。2025年7月,军工材料采购计划中硬质合金刀具、穿甲弹芯等钨制品订单同比增长42%。
2.新能源赛道:比亚迪、华为等巨头拉动需求
比亚迪固态电池生产线投产,单条产线年耗钨粉超500吨;华为光伏逆变器用钨铜合金订单环比增长180%。此外,光伏切割用钨丝市场规模预计从2022年的7.19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66.59亿元。
3.航空航天与半导体:高端领域需求激增
国产大飞机C929量产在即,单架用钨量达1.2吨;长征九号重型火箭发动机喷管用钨基复合材料需求增长200%。半导体领域,中芯国际7nm芯片制程中钨浆料用量提升至45%,推动高端钨粉需求。
三、政策与资金:出口管制与热钱涌入,加剧价格波动
1.出口管制:引发国际市场供应紧张
2025年2月4日,中国实施钨钼相关物项出口管制措施,对市场产生显著冲击。1-5月钨品出口量同比减少1879吨,日本企业转向德国进口钨废料量激增294%。欧洲APT价格飙升至440-485美元/吨度,同比涨幅超35%,形成国内外价格“倒挂”奇观。
2. 资金炒作:印巴冲突推升军工金属关注度
印巴冲突推升军工金属关注度,钨作为“军工关联性最高金属”吸引热钱流入,短期推高价格。此外,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将钨列为“极度重要”战略资源,伦敦期钨库存仅1500吨,创近三年新低,低库存状态成为价格坚挺的核心支撑。
四、成本因素:原料价格攀升,推动钨粉价格水涨船高
钨精矿价格涨至12.7万元/吨,APT(仲钨酸铵)加工费上调至3.8万元/吨,成本推动钨粉价格持续上行。此外,钨的硬度和耐高温特性使其在切削工具、耐磨零件及航空航天部件中不可替代,进一步支撑了其价格。
五、未来展望:短期坚挺,长期需关注替代风险与全球供应变化
短期(1-3个月)
供需紧张支撑价格上行,低库存与军工、新能源需求爆发下,钨粉价格或挑战42万元/吨关口。但需警惕消费电子需求季节性回落风险——三季度为传统淡季,若苹果、三星等品牌备货不及预期,可能抑制价格上涨。
长期
需关注技术替代风险与全球供应变化。日本住友电工已开发出钨基复合材料,在保持硬度的同时降低30%钨用量;若再生钨技术普及率超过40%,原生钨需求可能下降25%。此外,刚果(金)与中资企业合作开发的世界最大钨矿——卡莫亚-卡萨拉钨矿,若2026年投产,可能缓解全球供应压力,但地缘政治风险仍存,企业需建立多元化供应体系。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