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亿纬锂能固态电池研究院成都量产基地正式揭牌,并成功下线“龙泉二号”10Ah全固态电池,标志着固态电池技术迈向产业化阶段,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该款电池能量密度达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为700Wh/L,具备优异性能,目标应用包括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及AI边缘计算设备等高需求场景。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固态电池可显著提升续航能力,助力机器人完成更复杂任务;在低空经济中,其高能量密度与高安全性可扩展飞行器作业半径并降低风险;对于AI设备,则有助于保障边缘终端长时间稳定运行。
尽管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方面显著优于传统液态电池,被认为将推动多个行业实现能源方案革新,但其大规模应用仍面临工艺一致性、稳定性及成本等方面的挑战。尤其在制造端,如何实现规模化、稳定化的生产,以及通过材料与工艺创新降低制造成本,仍是当前产业化的关键瓶颈。
固态电池核心材料也受到广泛关注。锂金属负极可大幅提升能量密度,但仍需应对锂枝晶等安全风险;正极材料仍在不断迭代,包括低钴、无钴体系的开发,以兼顾性能与资源可持续性;固态电解质如LiPF6基材料则因导电性与稳定性成为重点研究方向。
亿纬锂能此次进展无疑为固态电池产业化注入新动力,展现出其在高端应用领域的潜力。未来随着技术持续突破与产业链协同优化,固态电池有望逐步实现成本下探与规模化应用,为能源结构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